披皮的着羊的免清狼算神话
作者:Daniel 花 | PSE Trading资深分析师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分析师,我见过太多打着"创新"旗号的金融把戏。最近市场上流行的"免清算"借贷协议,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那些"完美"金融产品。 记得2021年牛市时,朋友们都在疯狂地用BTC抵押贷款加杠杆。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比特币只会上涨,直到连环清算把不少人从美梦中惊醒。现在这些"免清算"协议,无非是用更复杂的金融工程把风险藏得更深罢了。 这个跨链协议的设计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俄罗斯套娃。用户想要借USDT,需要把BTC换成Rune,再变成Thor BTC,最后变成Thor TOR...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复杂的金融魔术。 最有趣的是,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:当牛市来临,大家都想赎回BTC时,系统就会疯狂增发Rune。我计算过,只要Rune价格上涨速度跟不上BTC,这个系统就会像LUNA一样崩溃。他们设置的500M Rune上限,不过是给炸弹加了个不太靠谱的保险栓。 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华尔街的CDO(担保债务凭证)。他们把清算风险外包给其他"勇敢"的投资者,美其名曰"收益共享"。 想象一下:你把stETH抵押借出USDx,当价格下跌时,平台会生成一种叫PRT的"复活券"。如果ETH价格回升,持有PRT的人就能大赚一笔。但问题是,在熊市里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?我在测试时发现,这个系统完全依赖市场情绪,一旦流动性枯竭,整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。 这个号称锚定美债收益的项目,表面看起来最"安全"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金融风暴的老手,我看到的全是红色预警。 他们用100%的LTV(贷款价值比)让你借出稳定币,但背后机构拿着你的钱去做了什么?没人知道。更可怕的是,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,这个看似完美的系统会像漏气的皮球一样迅速瘪掉。我采访过几个机构投资者,没人愿意碰这种黑箱操作的产品。 每次看到这些所谓的"创新",我都想问: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是创造价值,还是发明更复杂的骗局? 这些协议把风险包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,就像把毒药裹上糖衣。Thorchain用代币经济学转移风险,Cruise.Fi找接盘侠,T Protocol则完全依赖机构信用。它们都在玩同一个把戏:把风险藏起来,假装它不存在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崩盘的分析师,我想说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传统金融发展了几百年都没解决的问题,加密世界凭什么能用几行代码就搞定?当这些"免清算"协议崩盘时,买单的永远是最后接盘的那个人。 记住,在这个市场里,如果某个产品听起来太美好而不像真的,那它大概率就是个陷阱。真正的金融创新,应该建立在透明和可持续的基础上,而不是靠制造金融幻觉来吸引投机者。DeFi借贷的"免清算"迷思
剖析三大"免清算"协议
Thorchain:Rune代币的死亡螺旋
Cruise.Fi:风险转嫁的"接盘侠"游戏
T Protocol:美债外衣下的监管黑洞
金融创新的底线在哪里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区块链早班车:FTX收购战打响 CoinEx遭黑客突袭
- 沃伦的反加密战车,为何突然多了这么多乘客?
- 比特币:一场惊心动魄的财富冒险
- 链上现实:重新定义数字世界的可能性边界
- 香港稳定币新政下的冷思考:自由与合规的天平正在倾斜
- 比特币突破27000美元:市场狂欢还是昙花一现?
- 香港Web3创业者们的新舞台:Big Demo Day第七期即将上演
- NEAR基金会迎来重大人事变动:为什么这次交接如此特别?
- 币安合约新宠:这7个潜力币种值得你睁大眼睛关注
- 2000万ARB遭抛售:L2寒冬来临还是项目底气不足?
- 7个AI员工撑起的公司,7分钟开发一款游戏!
- Filecoin存储与计算双轮驱动:FVM落地半年的真实成绩单
- 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- 周末交易手记:我的以太坊止盈心路历程
- 当牛市退潮:深度解析GRO协议为何选择优雅退场
- 华尔街集体打脸:FOMC会议前美股走向扑朔迷离
- 舒华体育携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,开启运动健康新篇章
- 当区块链遇上物理学:数字世界的全新法则
- 以太坊站在十字路口:这次是真要变盘了吗?
- 当古老黄金遇上数字时代:价值共识的千年传承与革新
- 搜索
-